第173章 赴会八桂(1/1)

邕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代属于百越之地。越族分枝繁多,史称“百越”,其中西瓯和骆越两个支系,就是邕城僮族先民,因此僮族是世代居住在本地的土著民族。

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邕城冬暖夏凉,四季常青、满城皆绿,有“绿城”的美誉。

这时的邕城有东、南、西、北四座古城门。以钟鼓楼为核心,与老万国、桂剧院、状元阁、镇江楼等形成邕城五大建筑;邕城城内有六大书院;七个主馆:茶馆、戏院、说书尝对歌台、抚琴屋、书画亭、夫子庙等;八条古巷,形成分门别类的传统街区;九条古街,展示邕城骑楼古城的繁华风韵。

邕城粤东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年间重修,由广东旅邕商帮集资兴建。是民国初年邕城最雄伟的建筑之一。高大的门楼及两边厢房,古朴典雅,风格独特,精雕细刻,工艺精湛。这是前清时期邕城商贸频繁、商业兴旺的历史见证。会馆分前、中。后三进,周边配有厢房20多间,占地8000多平方米。

会馆坐北朝南,由正厅和东、西两侧厢房组成,沿中轴线对称布局,通面宽29.65米,通进深12.14米。正厅面宽3间计16.6米,进深12.14米,花岗石台基高l.l米,通高约10米。硬山式砖木结构,清水墙,磨砖对缝,小青瓦屋面,作琉璃勾头滴水和排山勾滴。五脊高耸,置陶瓷瓦饰。檐廊深4.4米,立石檐柱4根,花篮柱础,两边檐枋间立石狮各1台,刻工精细,惟妙惟肖。梁架镌雕历史人物故事,工艺精湛。两侧厢房亦为硬山式两层砖木结构,铺木楼板。临街处围以矮墙。两侧厢房通高约9米,略低于正厅。整个会馆建筑高低有序,主次分明,轻巧秀丽。

除了JY特工处仍然分散在各处外,应邀前来的西海湾方面整军开进邕城城内。

特种作战旅、DJ警卫营、CF特战支队,分列行进在邕城的三合土和石板街道上,尤其德裔警卫营的洋人面孔,令围观的邕城市民耳目一新,称叹不已!

八桂省绥靖公署督办兼八桂陆军第一军军长李德林,八桂政务会办黄邵竑、八桂第一军参谋长白建生、邕城警备司令黄旭初四人,在邕城粤东会馆大门外迎接畅鹏一行。

应西海湾方面在联系电报里的通报,李德林没有让桂系新一届全体军政首脑前来迎接和举办隆重的欢迎仪式。

而此刻的白建生,心里嘀咕着:

“要求我八桂军政机构低调、不搞欢迎仪式,但你这整支抬着机枪、拖着火炮,还有洋军人的部队,在邕城城内招摇过市,不是在向我八桂示威麽!”

西海湾方警卫营先头连到达会馆门前后,即刻分为警戒队形于道路两旁散开,让出走在头里的司令和参谋长等,顿时显示出作风严谨与优良的军事素质。

畅鹏与对向快步走来的李德林握手、拥抱,相互问候着,气氛热烈却不做作,好比两位久别重逢的老友。

而后,两人分别介绍身边西海湾的辛报国和桂系的黄绍竑、白建生、黄旭初。

客套一番后,李德林望向他身后的苏小明和张文忠、王成峰等军官,似乎等待着介绍。

畅鹏拉起李德林的手,往会馆里走去,直接跳过再啰嗦的介绍谁谁,自己这几个重要的手下,虽然都佩戴者少将、上校、中校军衔,且无需与你老李及八桂方面过多的打交道。

邕城粤东会馆便是李德林为西海湾部提供的驻扎地,会馆的厅堂是畅鹏的指挥部,厢房是高级军官和特首警卫队的住所,官兵们则统一驻扎于会馆区域内的空地和与会馆相邻、尚未恢复开学的省立中学。

西海湾部队展开后,一排排、一顶顶帐篷整齐地分别开来,甚是壮观。

会馆大门前,白建生默默地看着西海湾军从眼前依次进入会馆,整支规模性的队伍没出现丝毫不协调的声音,连军官发出的命令都没有。

只有那一阵阵整齐的踏步声,深深地震撼着白建生的心底。

西海湾守备军的官兵们,身着墨绿相间的扎染棉布军装、头戴墨绿布面头盔、脚蹬高帮胶底软面皮靴。

他们的肘部和膝盖都捆扎着护具,上身一件同色的背心上叠加一套帆布战术外挂,鼓囊囊的帆布包里,不难看出里面装满了弹夹和手雷等的‘凶器’。

他们高卷衣袖的双手持着各式的步枪或冲锋枪,每隔几人中便有一人的肩膀上扛着机关枪,部分人的双肩背包顶上有一个收放式的三脚架,不少人的背包上还横着一根圆管。

白建生明白,这些武器一展开、组装便是一门门小口径火炮。

他们人人的衣襟下,均露出一把挂在腰带上、半露的大手枪,枪套的一头以一根皮带固定在大腿根部,黑色的手枪随着大腿的迈动而动。

这支部队的每一个人的表情是那么的轻松、眼神又是多么的犀利,不难看出一声命令之下,他们可瞬间展开军事行动和出击。

白建生观察到西海湾的士兵和军官们,他们的身上那些怪异的装备和他们背上那些个沉重的帆布包,使得他实难想象西海湾的单兵,能够携带如此大量的枪支弹药和物资!

除了少数几个高级军官陪同畅鹏这个长官外,包括他的警卫们,都是这般全副武装的携带着。

士兵与各级军官的区别,只在于领章上的军衔和头盔后的标志不同。

这支部队中不乏少校、中校、上校等中高级军官,再仔细一看,整支部队几乎没有士兵,最小都是少尉军衔。

白建生并不怀疑守备军的军衔偏高,他眼中看到的是军队中的‘绝对精锐’,他已明白俞作柏败得不冤。

直到最后的一匹驮马进入会馆,会馆大门和四周已由守备军警卫营接防,而更令人惊奇,接防的军人大多是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

白建生长长地叹息一声、摇摇头后方进入会馆内。

不明所以的人,或许认为白长官非常重视西海湾友军的来访,亲自来过问方安心。殊不知老白在观察西海湾军队的情况之际,还得思考如何应对西海湾方面的指责与李德林的质问。

从白建生没接到俞作柏‘报喜’通知,再得到军部参谋明确西海湾人到达时间的通知,白建生便知道俞作柏不会有好果子吃,白建生明白自己失算了。

当自己心腹回来报告,又听见从李德林在隔壁军部摔茶杯,被派去迎接西海湾部的李德林副官,应该将情况向他做了汇报。

白建生自知理亏,有意无意躲着李德林,在一齐前往邕城粤东会馆的路上,李德林始终跌青着脸,直到西海湾人马出现在视线里。

李德林人等陪同着畅鹏进入粤东会馆正厅,厅中的桌子上早已摆放着各种时令水果和茶点。

落座后,李德林对坐在会馆客厅中央八仙桌右边的畅鹏说道:

“畅鹏兄,你我这是第二次见面,也即是第二次在邕城会面。不知底细之人,恐怕认为我们俩是相知多年的好友哦!”

畅鹏微笑着说道:

“德邻兄,相逢何必曾相识、相识也未必相知。当初与兄神交之时,我便知道兄台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关于这方面我们俩都打一个哑谜、不谈也罢!省的旁人问起不知如何作答是好。”

“好好好,依畅鹏兄便是,今日不谈政事、只论风月,桂林三花50年存酿我已备好,特首您反客为主,我不醉不归。季宽(黄绍竑)、旭初(黄旭初),你们与西海湾特首多亲近。”

笑呵呵的李德林,他自己也弄不清怎么与西海湾最高长官如此这般的好相处,实在无法道来。

畅鹏将视线从李德林身上转开,说道:

“德邻兄生于1891年,畅鹏1892年6月生人。德邻实为兄也,军长、督办也好,什么特首也罢!你我今后兄弟相称。季宽、旭初你们认为如此可好?”

黄绍竑是八桂的二号人物,黄旭初则后期连任八桂省主席19年,与桂系打交道可少不了两人。至于白建生嘛,那个狐狸似的‘小诸葛’还是少惹为妙。

豪爽的黄邵竑接话说道:

“要得要得,季宽不耐烦那些个繁文琐节,自从由什么鬼中央政府、羊城政府任命以来,一年几个称号,连我自己都搞不清什么职务、什么职责?你我兄弟相称最好。”

留日归来、文质彬彬的黄旭初说道:

“季宽兄如此可说不得,清末到民国有一个过渡时期,如今我们接受着羊城国民政府的领导,季宽兄任民政长,待过渡期后便是省长。畅鹏兄可是孙逸仙总理亲封的西海湾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武装部队守备军上将司令,能与我等兄弟相称,实为荣幸也!”

畅鹏喜欢黄旭初的沈毅敬慎,对国学很有基础的他恬淡自守、与人无争,可说他是允文尤武而极有节操的全才,对於统一八桂建设八桂贡献均钜。

他用极为温和与善意的表情对黄旭初一笑,说道:

“旭初老弟全才,职位的确只是一个称谓。正坐职、干实事方不为谋!我西海湾文有马军武、武有辛报国,却也比不上你这文武双全的奇才。当初德邻兄与各路枭雄在邕城瓜分桂地时,单就点名要你这个八桂模范营出身的黄旭初。报国,你可要与旭初多多接近哦!”

李德林心里道声奇怪,你个西海湾特区,初见黄旭初便如此推崇,难道‘不怀好意’,说道:

“那好!我就吃点亏,用旭初兄弟换回我八桂的第一省长马军武;再请报国兄前来八桂主持军务,将我桂军也训练成为如守备军般能征善战如何?孙总理对西海湾派往北伐的那一个团可是赞不绝口啊!”

众人一阵哄堂大笑之后,辛报国说道:

“八桂好啊!特首有一个口头禅‘八桂不得了!’,今日见到各位俊杰,尤可见八桂人才济济,面积更是西海湾的十倍有余。不像西海湾处于两广的夹缝当中,日子可不好过啊!”

黄邵竑不是那见风使舵之人,听得话外音,便就势说道:

“好你个西海湾守备军参谋长,开口便直达主题,来划地盘不是?八桂出海口均让你西海湾全占了,莫不成这邕城也不给我们留下。”

此章加到书签